“There’s million reasons

why I shouldgive you up.

But the heart wants what it wants。”

“我有千万个理由放弃你,

但心之所向我却无力抵抗。“

昨天,SelenaGomez删掉了提及Justin Bieber的ins发帖。那条发帖里,Selena笑容灿烂,称呼Bieber是someone to be super cool。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而就在前几天,Hailey Baldwin晒出一张与Bieber的合照,收获160万点赞。看到这两条消息时,我想起Selena和Bieber那分分合合的七年,实在有些唏嘘。

曾经在7年的时间里,两人几度分手又几度复合。2017年,Selena因病接受换肾手术。这期间,Bieber对她的体贴关心,两个人的爱情一度好像回到了少年时的单纯美好。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终于要修成正果时,他们还是分手了。之后Bieber宣布与Hailey订婚,彻底挥别与Selena分分合合七年的感情。

这段娱乐圈的故事,在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分分合合好像在很多恋情中都会发生——曾经爱过的人我们很容易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爱上,却忘了曾经那些不爱的地方也同样不会消失。

今天我们来聊“分分合合的恋情”。它常见吗?是什么让恋人们反复陷入其中?这样的恋情注定没有好结果吗?如果不想一直深陷其中,该怎么办?来看今天的文章。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分分合合的关系,是指“至少经历过一轮分手(dissolve)和复合(renewal)的亲密关系”。一项调查显示,分分合合的情侣第一次分手最可能发生在恋情的第二个月,之后每次复合平均持续5-8个月,每次分开平均持续2-3个月。(Dailey, Pfiester, Jin, Beck & Clark, 2009)。而一些朋友想必亲身经历过在短短几天、甚至一天之内的分手-复合。

与大众的认知不同的是,这种摇摆不定的关系并不少见。研究表明,在18-47岁的人当中,约61.6%的人经历过分分合合的关系。在他们当中,约75.9%的人经历过两次及以上的“分手-复合”过程(Dailey et al., 2009)。

可以说,恋爱不只有“分手”和“在一起”两种形式。分分合合就是亲密关系的第三种存在形式。

在分分合合的关系中,伴侣双方会越来越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感情。前几次复合时,人们还会心怀破镜重圆的喜悦。但这种喜悦,会随着后续分手烟消云散。越到后期的分手,造成的对关系信心的损伤越大。复合时,双方的迟疑心情也会越强,这是对于关系修复信心减弱的表现。随着分手的次数增多,情侣们会陷入深深的疲惫和厌倦感,感到自己被这种关系消耗殆尽。

分分合合还会令一些人陷入自我怀疑,质疑自己为什么总是重蹈覆辙。Bieber曾说,和Selena在一起时,他总会迎合对方。可即使这种迎合让他不舒适,他依然一次又一次重新进入关系。分分合合的恋人虽然屡次做出复合的决定,但他们往往还会对这种决定持有自我质疑。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人们之所以会在感情中分分合合,可能与他们的恋爱模式有关。

erkovich夫妇(2017)总结了多年婚姻咨询的经验后,将不健康的恋爱模式分为四类:控制者(controller)、取悦者(pleaser)、徘徊者(vacillator)、受害者(victim)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其中,

当a. 控制者遇到取悦者

b. 徘徊者遇到受害者

就极容易触发分分合合的关系模式。

1. 控制者(controller) + 取悦者(pleaser):一方反复提出分手,另一方不断挽回

  • 控制者:为惩罚对方,反复提出分手

控制者的显著特质,就是要控制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控制者从小缺乏可以依赖的对象,例如过早就读寄宿制学校,或者童年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导致曾经控制者们在感到脆弱无助时,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为了避免再一次陷于无助,在成年后,他们也感到自己必须操控一切。

进入亲密关系后,为了控制关系的走向,控制者们往往会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规则。一旦规则被打破,控制者就会表现出恼怒、指责对方,提出分手以示惩罚。直到对方改好回来求复合,他们才会愿意原谅对方。控制者们试图通过这种反复,将关系矫正到自己主宰的轨道上来。

  • 取悦者:反复要求复合,只为对方满意

取悦者总是过度承担关系中的责任。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父母几乎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切以取悦者的表现为转移。为了不引起父母的消极反应,取悦者们迫使自己必须时刻表现得令人满意。

长大后,取悦者们以为,在亲密关系中自己也有责任安抚对方。当对方提出分手,无论实际原因为何,取悦者们都会将分手解释为“我应该令对方满意但我没做到”。于是,取悦者们总会主动低头,不断请求复合,只求能消除伴侣的负面情绪。

2. 徘徊者(vacillator) + 受害者(victim):一方反复改变心意,另一方无条件顺从

  • 徘徊者:反复进入关系,又被内心的负面声音逼退

通常,童年的徘徊者们在家庭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比如,他们可能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所以一直不受父母的关爱。这导致他们被爱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长大后,徘徊者很容易进入亲密关系;他们渴望通过与恋人之间的联结来弥补过去缺失的爱。

但另一方面,徘徊者又无法稳定待在一段关系里。长期缺爱的过去,让他们形成了负面的自我评价,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得不到足够的爱,并因此厌恶爱上他们的人,觉得“TA连我这样的人都看得上,TA自己能好到哪儿去?”。因此,随着关系发展,徘徊者们越来越厌恶对方,并在关系逐渐稳定时,被自己内心的负面声音逼退。

  • 受害者:任对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受害者通常成长在家庭氛围不良、甚至充满暴力和危机的家庭中。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让受害者误以为,痛苦才是生活的常态,在之后的亲密关系中,不自觉地寻找“熟悉的痛苦体验”。比如,曾被父亲家暴的女性,很可能与一个也有暴力倾向的男性谈恋爱;曾被母亲虐待的男性,可能频繁地与有施虐倾向的女性交往。

因为养育者阴晴不定、家庭环境动荡,为了生存下去,受害者们学会对外界百依百顺,万事都凭别人裁决。所以不论对方要求分手还是复合,受害者们都会毫无怨言地顺从。

也就是说,分分合合的关系,通常发生在双方依恋模式都不够健康的伴侣身上。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分分合合的情侣,最终在一起的概率非常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分分合合给关系带来了实质的伤害。

  • 分分合合降低了人们对关系的整体评价

不论是否有所察觉,我们每个人,都在对自己亲密关系进行评价。这个评价通常与人在关系中体验到的情绪有关: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越多,对关系的评价越高;体验到的消极情绪越多,对关系的评价越低。

分分合合的过程中,情侣们体验到的负面情绪也会不断累积,从而产生“这段关系说到底不够好”的消极评价(Dailey & Hampel, 2010)。

  • 分分合合让人们不再主动规避风险

因为分手过太多次,人们逐渐对分手不再敏感,觉得无论怎么分手,还是会复合的。因此,情侣双方在相处时,便不会有意识照顾对方的情绪和需要,也不会规避那些可能破坏对方个人边界的行为;在情绪化的时候,也更可能放任自己做出破坏关系的举动。

  • “分分合合”让人们忽略了关系内的本质冲突

在大部分分分合合的关系中,情侣分手是因为一些琐事(event-driven)。在又一次疲惫地复合后,双方很容易仍然将注意力聚焦在具体的事件上,忽略了去思考、沟通和探讨关系中那些更本质的冲突,从而为最终关系的走向带来负面的影响(Surra & Hughes, 1997)。

*但仍有少数分分合合的关系能够最终修成正果,为什么?

有调查显示,一些情侣在解除了亲密关系后,仍然愿意与彼此深度、真诚的沟通(Dailey et al., 2012),这些情侣复合后成功的可能更大。这样的沟通会让他们以抽离的视角看待曾经的关系,而视角的转变,使情侣双方更坦诚地谈及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有利于修复关系,增加了最终走到一起的可能性(Dailey et al., 2011)。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

走出分分合合的关系是困难的。你可能也会懊恼或感到挫败,感到“明知道我们之间没结果,分了那么多次还是分不干净”、“总是藕断丝连,真是段孽缘”。但假设你鼓起了改变的勇气,我们也有一些建议给你,也许会有帮助:

如果你想要稳定这段关系:

首先,你需要想清楚,是什么将你绑在分分合合的循环中。是你与伴侣的恋爱模式让你们无法接受一段稳定的关系,还是仅仅将分手或复合当作了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论是哪种情况,你都需要承担起对自己、对关系的责任。

你可以审视一下关系中深层次的问题,并通过书写、与好友长谈等方式来整理思绪。你需要去了解自己内心对于亲密关系的需要、你们过去的伤痛、对关系的理解和对彼此的期待、一些核心的冲突和困境、可能的解决方案,等等。当你积累了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在时机恰当时,你可以主动发起对话,和伴侣进行深度的沟通。

如果你想要好好结束这段关系:

结束一段分分合合关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走出舒适圈的过程。因此,你需要预演一下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关系改变后你可能遭遇的情感创伤、有什么东西可能把你拽回去等等。预判一下你是否能独自面对,并且主动寻找支持。

其次,你要将改变的意愿变成行动的目标。拿一张纸,写下接下来一段时间你要完成什么事,比如不再无条件迎合对方的要求、不再被动地顺从关系的波动,并与自己约定,你会去完成他们。

你还需要重拾对自己的关爱。因为思维和行动的惯性,你可能会在结束关系后感到痛苦,期待和对方再续前缘。在这样的时刻,你可以学着与自己对话,倾听自己的矛盾和纠结,并对自己说:这一切都是被允许的。

分分合合的过程很辛苦,同时又具有欺骗性,让人以为他们为了修复关系非常努力。可事实上,积极的改变寥寥无几。双方还因此被消耗了情感和耐心,最终与彼此彻底错过。每对处在分分合合关系中的情侣,都需要对关系的现状有更理性的内观,需要想清楚自己究竟想不想与这个人在一起。

不论是稳定下来,还是选择结束,希望你终有一天可以破除分分合合的循环,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

Reference:

Miller,R. S., & Perlman, D. (2010). Intimate relationships (5e).McGraw-Hill

Yerkovich,M. & Yerkovich, K.(2017). How We Love, Expanded Edition: Discover YourLove Style, Enhance Your Marriage. WaterBrook

Dailey,R. M., Pfiester, A., Jin, B., Beck, G., & Clark, G. (2009).On-again/off-again dating relationships: How are they different from otherdating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 23-47.

Dailey,R. M., Hampel, A. D., & Roberts, J. B. (2010). Relational maintenance inon-again/off-again relationships: An assessment of how relational maintenance,uncertainty, and commitment vary by relationship type and status. CommunicationMonographs, 77(1), 75-101.

Dailey,R.M., Jin, B., Pfiester, A., &Beck, G. (2011). On-again/off-again dating relationships:What keeps partnerscoming back.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51(4), 417-440.

Karney,B. R., Bradbury, T. N., & Johnson, M. D. (1999). Deconstructing stability: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ourse of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its endpoint. InJ. M. Adams & W. H. Jones (Eds.), Handbook of interpersonal commitmentand relationship stability (pp. 481–499). New York, NY: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Surra,C. A., & Hughes, D. K. (1997). Commitment processes in accounts of thedevelopment of premarit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21.

Stafford,L., & Canary, D. J. (1991). Maintenance strategies and romanticrelationship type, gender and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Social andPersonal relationships, 8(2), 217-242.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分分合合的恋爱,最终会有好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