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乐园》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作于1500年左右,(图源:维基)

利维坦按:呵呵,我觉得作者将Tinder视作人类新文明的象征有些太乐观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你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一夫一妻制(单配偶制)是怎么形成的?虽然有些文化允许多配偶制,但为何大多数人仍然愿意实践一夫一妻制呢?为何我们不能像古人一般那样滥交?

 

按照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克里斯·鮑赫(Chris Bauch)的研究,他认为之所以一夫一妻制是自农耕社会后的主流,是因为对抗性传播疾病的威胁。况且,农业社会开始,人口急剧增长,多配偶制无疑会增加罹患性传播疾病的可能。好吧,虽然如今社会的医疗条件远远超过当时的历史环境,但还有艾滋没攻克呢不是……

由于农耕文明的发展,你正身处一个“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指包括双亲和子女的家庭)的时代。

即使你已远离土地与庄稼,但你的祖先就是农民。他们很可能生活在人类最早期一夫一妻的制度下。因为直到农耕文明发展起来,出现了私人财产,一夫一妻制才得以普及。

公元前8000年以前,人们需要不断地外出寻找食物和资源,勉强度日,几乎没有剩余。为了保证人的生息繁衍,祖先以游牧的形式生活在一起——共享一切:食物、孩子和伴侣。部落内部的等级制度还没形成,每个人都在集体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为集体贡献力量。

多元之爱与一夫一妻:农耕文明是性的障碍?

傅立叶所构想的乌托邦社会也是一种群婚社会

19世纪的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摩根(Lewis H. Morgan)认为,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多夫多妻制(omnigamy,群婚)蓬勃发展。多夫多妻制是指在集体中,男女都有多个伴侣的现象。从定义上说,它先于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polygamy)。《性在黎明》(Sex at Dawn)的作者说,在平等主义的环境下,拥有多个性伴侣变得司空见惯。有多个伴侣并不是丢脸或者忌讳的事。何况这种多夫多妻制让每个人的孩子得到了来自所有人的关爱。

多元之爱与一夫一妻:农耕文明是性的障碍?

史前农耕文明发源地和发展走向图(图源:维基)

不过,在公元前12000年到4000年间,就是被称为“新石器时代革命”的时期,世界上主要地区的人们已掌握大多数基本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中国开始种植水稻和大豆,现代的土耳其在当时已出现了家养猪,北美洲开始种植玉米……

有了耕地种植各类农作物,人们通常也就不愿意外出奔波了,而喜欢待在家里——不用漫山遍野寻找食物,种庄稼就行了。诸如西欧的很多地方,食物有了剩余,就逐渐出现私有财产。但人类想拥有的绝不止是土地。

同时,女性作为母系社会领导者的传统逐渐式微。她们遭到新兴的父权制度的排挤,肉体和后代沦落为农耕经济中不起眼的碎片。

自此,财富的激烈争夺将集体分成了更小的单位,最终形成“核心家庭”。在历史的某个阶段里,一夫一妻制占主要地位,现在仍是如此。

但有人认为,我们的祖先是对的。多元之爱不仅是Tinder用户的尝试;它作为今天夫妻制度的替代品,正走入公众的视野(译者注:Tinder是国外一款类似陌陌的交友APP)。

2006年,牛津英语词典增加了“polyamory”(多元之爱)这个词条,这个词表示多角性爱关系,指一段时期和多人保持的性关系。和只求一时欢愉的人不同,多角关系中的人喜欢和两名或多名伴侣维系真正的情感关系。多角关系可能会存在于亲密的三人或四人关系中(三人或两对夫妻),甚至有可能会更多。群婚或多人组成的“部落”婚姻认为他们是一个紧密相连的集体,不同于其他游牧部落。

虽然现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但专家估计:美国约4%-5%的人游离在一夫一妻制之外,而且是在法定配偶的同意之下去寻找浪漫。

当然,今天的多角关系中的人和祖先是很不同的。其中,法律和政治体系、社会禁忌、经济状况和不同性别扮演的角色都不同以往。我们的共识也发生了变化。多角关系被称为“双方同意的非一夫一妻制”,强调配偶要坦诚布公,彼此尊重,还要遵守一系列约定(比如“不要和别人在我们的床上做爱”)。

当然,事情还没这么简单,尤其我们没办法在一夜之间就让根深蒂固的一夫一妻制化为灰烬。一位名叫玛利亚(Maria)的女士在Vice的一次调查中提到:“正常的异性恋爱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它的规则很清楚——劈腿与不劈腿的界限分明。(而在多角关系中)你总要不停探讨规则到底是什么。

即使是婴儿潮一代(1946-1965),崇尚性解放的人群,他们也很难接受家庭成员的多角关系。主流的遗产法和保险法都拒绝承认多角关系。如果各方有子女,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

多元之爱与一夫一妻:农耕文明是性的障碍?

左起,顺时针方向,雷切尔·鲁宾斯凯(Rachel Ruvinsky),22岁;山姆·布雷姆(Sam Brehm),21岁;班尼特·马施纳(Bennett Marschner),26岁;汉娜·肖特(Hannah Schott),22岁;2016年1月20日,周三,在马里兰州德伍德(Derwood, Maryland)拍摄的一张照片。一行四人同时都和多名伴侣有亲密关系。(Nikki Kahn 摄/图源:华盛顿邮报)

崇尚多角关系的人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支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渴望群体活动”,他们希望走进社会,不希望被孤立。在此,我们不是要争论多角关系是否属于“自然”的人类状态,我们只想让爱更多一些,也更久一点。当配偶和别人有暧昧关系或性行为时,他们不会嫉妒,而感到愉悦,产生一种被多角关系的拥护者称为“compersion”(共情,指“戴绿帽”后的愉悦)的心理。

如果这些说法听起来太遥远、过于理想化,没问题。但就算性真的存在自然状态,那也决不会是一夫一妻制。因为在农耕文明,财产为个人所有,相互交换产生了商业;世界被商业驱动,最后才形成了一夫一妻制。

谁知道呢,也许科技对一夫一妻制的影响,就像农耕对多角关系的影响一样,属于新旧更替。也许Tinder就是人类新文明的象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利维坦):多元之爱与一夫一妻:农耕文明是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