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咨询师:

您好!我想试试看写出来能否缓解痛苦。这半年来,我觉得自己有抑郁的倾向,经常情绪低落,常常想到抑郁死亡。尤其是在被家人“苦口婆心”逼婚的时候(我是一个大龄女青年虚岁29),这个抑郁感更加强烈。

一个月前经亲戚牵线,我和一个条件还不错的男生认识。跟他应该总共见了4次。一开始见面只是把他当做同行看待,并没有想要往结婚对象上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心动的感觉,乃至见了两次面回来后都有点想不起他的具体容貌。两次见面包括中间有一些微信上的联系,能够感觉得到他比较积极主动,他说喜欢我,对我有心动的感觉,觉得我是一个有趣的人。然而,我并不觉得自己有趣,对他也没有心动的感觉,他的身高和长相都不是我理想中的模样,之所以跟他一个月来保持联系是因为除了起初的想了解一下同行的情况,还有迫于世俗和家庭的压力。

我做过一些心理测试,觉得自己是个爱无能,也有亲密恐惧症,所以当他每次问哪天有空再约的时候,我有一种被步步紧逼的感觉,这令我感到恐惧甚至开始有些厌烦,在几次见面的过程中倒是没有很讨厌的行为。这个人以前谈过一些恋爱,他说自己在感情中受到创伤,所以在感情中很没有安全感,害怕被人讨厌。所以在好几次的邀约不成以及我回信息的态度和言语中,他也感受到一些什么。昨天发信息说由于自己以前的经历,他对比一般人更没有安全感,害怕自己受伤害,害怕别人厌烦他,想去珍惜一份心动,可会处于矛盾的状态之中,觉得很煎熬,就不打扰了。他的煎熬应该就是我的态度和言语都很冷淡之后,然而我一开始也并没有很热情去回应,我很明确地告诉他我没有那么容易令人接近,我对婚姻也并不憧憬。当他说不打扰的时候,我一方面有点松口气,一方面又会想自己会不会错过一个好像还不错的人呢?

我可能是一个没有办法和任何人建立起亲密关系的人,我与父母关系也是疏远。当我的父母知道我已经和那个男生没什么联系,还一直宣称一辈子不结婚时,一场劝说又开始了。他们认为对方经济条件好,两人又是同行,交流起来会有共同的语言。然而事实是我可能无法对他敞开心扉去谈,对于其他人我是否愿意去好好聊、拉近心理距离,我也很迷茫。

我自知性格上有缺陷,我寡言内向,心理有障碍,在目睹上一代人婚姻的失败(在我看来父母的婚姻是不好的,委曲求全吵闹一辈子),我对婚姻多少是有些恐惧的。可是现实情况是我的父亲去年被查出癌症,今年化疗几次之后虽然稳定下来,但并不知道会不会又随时复发。家人自然是希望能够尽早结婚。可是我其实每天都过的不开心,这种情绪怎么去跟别人走进婚姻?十几岁时觉得自己只要活到30岁就可以了。这半年来,每次谈到结婚话题被逼婚时,内心的难受就让我想到死亡,明知是自私的,可是又觉得自己死不足矣,我并不是家里的顶梁柱,只是一个没有结婚的累赘而已。

不知道自己之后会不会对现实妥协,满足家人心愿,结一个到年纪该结的婚,找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结婚。我不清楚,内心的煎熬让我阵痛。想要去现实中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又害怕这种痛苦还是得不到缓解。

一位咨询的网友

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要找一个不爱的人结婚吗?丨KY咨询师信箱Vol.17

咨询师回复1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薛炅,读了你的来信,我理解你内心现在面临的冲突是,你对亲密关系很惧怕,不想走进婚姻的大门。但是现在父亲身患癌症,家人希望看到你尽快完婚。这半年来,面对家人的逼婚,你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满足家人的愿望,但是自己实在不甘心只是在一个该结婚的年纪,找一个不爱的人匆匆嫁了。你又觉得自己这样不愿意被逼就范,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对家庭没有做出贡献,是个累赘。思来想去,内心很受煎熬。

另外我感觉你对这个相亲对象好像也有一些内疚。你出于结识同行和家庭的压力,和他见了几面,可能让他产生了一些误解,后来多次约你见面。而你感受到了关系中一直让你不舒服的逼近,产生了恐惧厌烦的感觉,想撤退。他最后发的信息似乎让你觉得,是自己对他的冷谈言语和态度伤害了他的感情,尤其是他也谈到自己是个在感情中很没有安全感、害怕被人讨厌的人,这更让你担心是否自己无意中伤害了他,也许你心中对他有些隐隐的自责。在感情中没有安全感和害怕被讨厌,也许是你和他产生共通共鸣的地方,也会让你不禁怀疑是否错失了一个好人,进而再次怀疑、否定自己。

当你内心承担了这么多自罪自责,很多事情都怪自己不够好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低落甚至是抑郁的情绪。大多数人都会希望自己够好且善良、值得被爱,但是当这些代表着道德和超我的要求变得过于严苛,又面临自己无法达到这些好的标准的时候,抑郁随之而生。在逼婚这件事上,也许你想来想去好像找不到一条既满足父母愿望、又符合自己心意的出路,难免会觉得无助、无力,郁郁寡欢,好像失去了对人生的掌控。

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要找一个不爱的人结婚吗?丨KY咨询师信箱Vol.17

人之所以会抑郁,还有一个典型的原因是愤怒和攻击不能向外表达,而转向自身。弗洛伊德说,人天生有性爱的驱力,还有攻击驱力。后人修正了,说至少在愿望遭到挫折后,人会产生攻击性。到了克莱因,她提出人在婴儿期就是在偏执分裂-抑郁位摆荡,也就是在恨和爱之间徘徊。所以作为子女,我们对父母的情感都是爱恨交加的。当你面对家长的逼婚要给生病的父亲“冲喜”时,产生“恨”的感觉也不足为奇。关键是在家庭里面,父母能不能允许孩子表达恨的部分。往往由于道德约束,父母和孩子都会觉得孩子要听父母的话、要孝顺,所以当孩子对父母的恨意不能表达时,会被压抑起来,一种结果是这种恨意会变成攻击转向自己,罪疚和自责,造成抑郁。你需要给你的恨意一个出口,如果不能向父母沟通表达的话,可以在心理咨询中找到涵容这部分情绪的一个空间。

另外,你的抑郁情绪看起来是在被逼婚这件事上引起的,但它源于你对亲密关系的强烈排斥。你说目睹了父母失败的婚姻,和父母的关系也很疏远。其实我们自己的亲密关系就是和父母关系、母婴关系的翻版,如果没有和内在父母有一个良好的关系,确实很难和他人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关系。但其实人生下来,对照顾者会产生天然依恋、依附的需要,倘若这种依恋关系无法被满足并足够安全稳定,孩子便会觉得自己不值得爱,或者觉得照顾者靠不住,慢慢会演化成对关系中滋养和保护需求的否认,然后把这部分需求放在构筑自我的强大之上,觉得不再需要别人。

抑郁的触发,往往又和一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你说自己性格上有缺陷,寡言内向,10几岁时便觉得自己只要活到30岁就可以了。不知道你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发生过什么会让你有如此悲凉的想法?往往自尊的伤口也会产生忧郁,这便是自恋人格基础的抑郁。当一个人孩提时代的自尊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打击和失落,同时又没能恢复的时候,便会形成忧郁的易感体质,以后碰到一些事,很容易产生抑郁的心境。

最后,除了抑郁,我感到你对未来可能还有一种不确定的不安感。我想父亲的身患癌症在你心里也会掀起很大波澜,也许会激发你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丧失的悲哀。这些复杂而痛苦的情绪一直在心里发酵,会很难受,需要被慢慢梳理和消化。你若愿意,是可以在心理咨询中工作的。当然,进入心理咨询,意味着你和咨询师,将要形成一段信任和紧密的关系,我猜这也是让你犹豫的地方。

你的心门,等待你去打开。两个人的关系,也需要你的勇气去走近。祝你早日从痛苦中走出。

咨询师  薛炅

 

咨询师回复2

你好。我是刘翠莎。

看到你在来信中多次提到“低落”“害怕”“被迫”,我感动于你写信的尝试,这让我看到你有力量、勇敢、自主的一面。而这,恰恰是我们将痛苦作为人生的一部分,去理解去面对去消化的基础。

你在信中介绍自己是“虚岁29”,这个年龄,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将近三十而立之年,你谈及你和家人对结婚不同的态度,谈及对理想对象和现实选择的冲突,谈及对自我、对关系的困惑。我想,你也是在探讨:而立年,当我们面对着压力、当我们产生自我怀疑,我们要立的是“世俗意义上的家业”,还是“心理意义上的自我”?在与自己及他人的关系中,如何面对孤独,建立亲密?

我很少看见人们会去试图规定爱情的早晚,却时常听见人们设定步入婚姻的最佳时机。你提到“被家人逼婚时”,抑郁感距离你更近了。我想,对你来说,你感受到的不仅是来自家人的焦虑,还有来自自我的攻击。似乎,唯有完成结婚这个仪式,才能远离这些情绪以及评价的内外夹击带来的煎熬。

不知道你如何理解“父亲被查出癌症”与“家人希望你尽早结婚”之间的联系?于你而言,你的父母也许传递着“对你的幸福负责”的意味;与之相对,你似乎感到自己承担了“要让父母放心”的义务。结婚不是你目前的意愿和选择,你却要为“未婚”感到内疚自责,觉得“自己死不足矣,只是一个累赘”。结婚,对你来说,似乎也被赋予了“委曲求全”的意义。

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要找一个不爱的人结婚吗?丨KY咨询师信箱Vol.17

有没有可能,对家人而言,你结婚意味着你离家并成家,意味着有人与你为伴,意味着你幸福快乐的生活,由此,也意味着家人可以安心。然而,对当事人的你来说,婚姻的内涵,远比结婚的形式,意味更多也更为重要。你希望自己的位置不因婚姻状态而被影响和动摇,你希望选择自己爱的人相伴,你希望拥有名副其实的亲密关系,而这是对自己负责,是自主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并承担选择所伴随的结果,是心理意义上的自我感得以确立以后会有的表达。因此,当抑郁感距离你更近的时候,也许是在提示你觉察以保护自我感,你难以通过配合完成世俗意义的仪式来收获自我和关系的内核;自我和关系的确立,是“从自己——到他人”的过程。亲密关系是难以在当事人心中无中生有的,因此邀人见证的结婚仪式只是锦上添花。

克里南伯格的《单身社会》一书,提到这样的观点:如果单独待着的时候不能自得其乐的话,如果无法寻找到独自生活的意义,那也无法与他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不论单身与否,在如何面对孤独这一议题上,没有哪一个人是孤单的。

面对孤独感,也意味着我们如何看待自我,如何与自己相处。我留意到你拒绝关于“你是有趣的人”的评价,我还留意到你将自己评价为“爱无能”“性格上有缺陷……”,我想从你心里生出的对自己的贬低并非仅仅是近期被逼婚才产生的感受。你提到“十几岁时觉得只要活到30岁就可以了”,你提到 “目睹上一代人婚姻失败”,提到“与父母关系疏远”。是否,在跟父母相处的经验中,你作为一个孩子未被顾及,你渴望父母亲对你关爱呵护,却感到他们陷于对彼此的不悦中,他们也许神情沉重,家里也许气氛紧张,而这也许唤起你的恐惧和焦虑,你不知如何是好。是否,压抑自己贬损自己的方式,是你不得已的妥协,它在某些时候带给你保护?如果你认为自己是错的,就不必据理力争,不必担心与父母不一致可能招致不解和惩罚?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看见和爱护的,就不必表达需要,不必面对父母无法满足你的失落?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糟糕的,就不必冒险敞开自己,去面对关系可能存在的冲突,不必受伤?

到了该结婚的年纪,要找一个不爱的人结婚吗?丨KY咨询师信箱Vol.17

也许,将身边重要他人以及成长环境的局限性,统统归结为自己的过错,会给我们带来一种自我掌控的假象,可以借以慰藉受伤的心灵。然而,这绝不是事情的真相!也许,抑郁感的背后是强烈的愤怒感:你本该被更恰当的对待!你本就是一个可爱的人!因此,在你描述的痛苦以外,我还想邀请你描述,在哪些情境下你对自己感到欣赏?在哪些情境下你感到幸福喜悦?在哪些时刻他人待你的方式让你感动?如果细细回忆其中的细节,也许那里有一个不一样的你等待你去发现,那些印刻在心中的好的体验,是我们建立良好自我感的基石,凭借着这样的印记,我们将不断探索并投入到让我们感到丰盈的体验中,使内在更为充实而有活力,从而当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可以坦然自在、怡然自得。

最后,在你将自己限定为“无法和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之前,我想先邀请你思考:是什么阻碍你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你提到信中男生“条件还不错”,但你是“迫于压力进行了解”、感到对方“不是理想中的模样”。不得不承认,对现实的理性考量,即便可能参与到我们对亲密对象和关系的选择,然而感性层面的因素还是深刻的影响着我们——我们很难与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在你跟信中男生的互动中,你提到了一种“被步步紧逼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跟你和父母互动时经验到的“被迫感”似乎有相似之处。如果你的冷淡回避,是跟你对特定人或事不认同而引起的直接反应,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这是你在关系中时常产生的感受,也许需要你觉察——在关系中,你总是处在一个被动的逃跑者的位置。而这个觉察可以帮助你停下来理解你真正想要逃开的是什么:是否有可能关系中的他人让你感到是控制的、索求的?不得不看见的是,逃跑本身很可能不能帮助你获得彼此的空间和安全的距离,而是他人的追赶或者关系的中断。这让你感到进入了一种窘境,如果你不退缩甚至前进,距离过于紧密让你局促不安;如果你后退,被追赶的感觉可能仍然持续,或者对方也撤退,关系中断,又使得你后悔错过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

也许应对的可能,不在于你是进还是退,而在于回应,以及引导关系中的他人理解你的状态和感受,从而获得尊重和理解,在关系中可以同时保有自我以及他人的位置。当我们对一个人还不足够了解,对关系的走向感到不确定,却要直奔建立亲密关系这一目标时,确实是容易引起焦虑的。因此,反而需要跟这个目标拉开距离,正如你所做的,“从将对方看作一个同行 / 朋友开始进行认识了解”,我们才有心理空间真的去跟人相处,探索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其次,确实也需要多给自己了解更多人,或者了解对方更多面向的机会,表达你尝试建立关系的愿望,让对方接收到你对他作为一个个体的欢迎,而不是拒绝;最后,邀请对方理解你的反应,比如你的步调可能是比较快的,或者是比较慢的。这样的表达不是为了改变或控制对方符合我们的节奏,而是为了促进对方对你的理解,从而邀请对方可以和你作为两个彼此有联接的人共同为关系的建立、磨合创造前提。

咨询师  刘翠莎